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拉萨以北的当雄县与那曲的班戈县之间的纳木错景区。
“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深受西藏人民和朝圣者的爱戴。
因为之前已一睹羊卓雍措的芳容了,而羊湖的美的确令人流连忘返。说心里话,其实对纳木错的景色,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盼,总觉得羊湖的景色已美到了极致,我实在想象不出纳木错还能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和惊艳。
由于昨天夜宿海拔4300米的当雄,所以今天的盘山路并没有花费多长时间,车子盘旋了几圈后就稳稳地停在了那根拉山口。那根拉山口是我进藏以来挑战的最高海拔——5190米。下车前司机师傅反复告诫:山口风大气温低,注意保暖,慢慢走路,切勿跑跳。一众游客在司机的叮嘱声里下了车。
在山口观景台远眺纳木错景区,群山环抱之下,有一抹浓郁的蓝浮现在天边,我猜想这应该就是纳木错了吧围栏外有几十头牦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看到有的牛身上竟披着彩绸,请教司机师傅后才知道这是放生牛,严禁宰杀食用,终其一生都在草原游荡,直到寿终。既然进入藏区,我们也入乡随俗,于是在玛尼堆旁和同行的旅友们一起撒龙达、挂经幡,祈祷一番美好的愿景。
再次上车转过那根拉山口,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了,连续几日的路程不是穿越大峡谷就是翻越山口,走的多是盘山公路,见的几乎都是悬崖峭壁,而现在,除了车子行驶的这一条柏油路外,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望无垠的宽阔草场,给人一种置身草原的错觉。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里是藏北的牧场。虽然现在草场上的草才刚刚发芽,可这里紧邻纳木错,水源相当丰沛,过不了几日,这里就是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色了。
成群的牛羊悠闲自在地在草场里觅食奔跑,偶尔有几座飘着袅袅炊烟的帐篷在我的视线里匆匆掠过,头上不时有盘旋的鹰或水鸟。车子在转过一道弯后一大片蓝色的水域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真的无法形容初见纳木错时的心情,不得不承认,对纳木错的偏见认知是因为我贫乏的想象力。即便有了羊湖带给我的视觉盛宴,但此刻我见到纳木错后,依旧很惊艳,远远望去,纳木错就像一颗散落在天地之间闪着耀眼晶光的璀璨蓝宝石。
车子继续前行,司机师傅许诺我们,要给我们找一个绝佳的观赏点。等车子再次停稳后,我们已经绕到了纳木错的北岸。湖对面是巍峨雄壮、冰雪覆盖的念青唐古拉山,它像一个神勇粗犷的汉子用宽阔的胸怀为纳木错阻挡着风沙。纳木错则宛如娇柔羞怯的少女一般,依偎在念青唐古拉山的脚下,静静地流淌。
湖面上空的天一片湛蓝,蓝得甚至连一丝云都没有,遥望湖岸线湖水与天相接,湖水静谧而又清澈,湖面却比天空更蓝,我无法形容这种蓝色,但这种蓝只需一眼便能撩动人的心弦。我权且把这种蓝称为纳木错蓝吧。轻风拂过,湖面上粼粼的波光,犹如天上撒下来的珠玉翡翠,在阳光的映射下,这些珠玉翡翠灿烂夺目,摄人心魄。此刻的纳木错美得温婉含蓄,美得清秀优雅,虽不肆意张扬但却恰到好处。
岸边有牵着牦牛为游客拍照的藏民,他们说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黑红的脸庞上挂着真诚的笑。同行的游客们早已各自分散忙着寻找心怡的风景,然后再把它们定格在自己的镜头里。
我静坐在湖边,看脚下清澈的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碎石,看风一遍遍拂过蓝丝绒般的湖面,看鸥鸟在湖水里追逐嬉戏,看沙砾下开着的紫色小花……一切的一切既真实又迷离。身处在这样的景致里,我只知道我的双脚虽踏着坚实的土地,可我的眼睛却闯入了天堂。仰望澄静的天空,寂静中,似乎时间都停止了转动,我仿佛行走在一个古老的传说里。在如梦似幻恍若隔世的那一刻,我转过身,掬起一捧透明的湖水想要细细观看,这时候,一朵白云忽地坠在我的掌心,轻轻地为我拂去心灵的纤尘。
岸上传来集合的催促声,起身前再一次轻触湖水,恍然间心头浮过仓崖嘉措的诗句“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纳木错啊纳木错,想不到初次与你相遇,我就深深地迷恋上了你。原以为,你只是我旅途中路过的一道美丽风景,可谁知,我还没有迈出离开你的脚步,心里就开始了对你无尽地想念,想念你天空的湛蓝,想念你湖水的澄澈,想念你天地的悠远……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