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用河北 > 信用修复

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中的安全管理措施浅析

发布日期:2025/3/6 0:00:00 浏览次数:126次 作者:河北省运政信息网

一、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中的安全管理现状

1.路况因素对养护作业安全管理造成的影响

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通常采用“边通车、边施工”的交通管制方式,由于其特殊性,不仅交叉施工点较多,还涉及大量流动养护作业,加之高速公路车流量大、车速快的情况,导致行车环境较为复杂,驾驶人员一旦发生走神、疲劳驾驶等情况,极有可能冲入养护作业区,造成严重后果。

2.管理因素对养护作业安全管理造成的影响

养护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设备、人员不足,对养护作业人员岗前培训流于形式,对风险隐患等教育忽视。现场调研发现部分施工单位未按照《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等规范布设作业区,甚至出现标志牌摆放不合理,标志牌尺寸不符,以及施工人员横穿公路等情况。

3.制度因素对养护作业管理造成的影响

养护管理制度落后,一是审批流程复杂,管理模式无法及时应对高速公路日益繁重的复杂路况;二是养护工程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够,无法给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带来新活力。

4.环境因素对养护作业管理造成的影响

高速公路跨度长,建设环境错综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极大地增加了养护作业难度,这就要求养护施工单位在养护作业前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在进行养护作业时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事故预防难度大是指在养护作业时注意突遇降雪、冰冻、大雾、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因素,防范过往司机因操作不当、车辆故障等事故引发的其他安全事故。

以下将通过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应急管理和事故响应、加强信息沟通与公众参与等方式来研究提升养护作业的安全性。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四新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养护作业安全打开了新思路。

二、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1)确定合理工期和造价保障机制。养护单位要合理界定成本价格,避免低质低价带来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对施工难度大的养护项目要提高安全生产费用标准。制定合理科学的工期标准和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工期进度的各类问题,严格执行建设工期。同时,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行业标准,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确定合理工期和造价保障机制。开工前,养护及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审核养护作业人员资质审核。对作业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严格落实养护作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劳保等经费投入;二是召集养护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等进行专门的施工安全教育会,并在会议中明确将交警、路政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作重点协商内容。

(3)提高养护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养护施工单位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常态化技能培训,提升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升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4)设备与材料检查。确保所有施工设备、车辆和材料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2.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1)明确责任分工。养护单位和养护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开展施工现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现场管理人员、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网格化管理。

(2)现场隔离和交通疏导。

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等相关规定,利用交通锥、水马、警示牌、警示灯、模拟警察等隔离设施合理布设作业控制区,明确划分施工区域与行车道,设置足够的缓冲区。

(3)作业人员防护。所有进入现场作业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身穿具有警示标志的作业服,确保人身安全。

(4)车辆、机械设备操作。养护作业车辆、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需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性能良好,车辆驾驶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使用规范,避免机械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5)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养护作业现场的日常巡查和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6)清理现场。养护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将剩余物资材料及时清理。

3.应急管理和事故响应

(1)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施工能力。

(3)事故报告与处理。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报告、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4)加强信息沟通与公众参与。

4.(1)加强信息发布。多部门联合建立养护作业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线上多渠道及时发布出行路况,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监控等功能;线下在收费站入口、服务区、高速公路龙门架等设置信息发布媒介提前向公众发布施工信息,共同为安全管理和行车体验提供有力支持。

(2)公众咨询与反馈。建立公众咨询留言平台,收集社会意见和建议,及时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对公众出行的影响。

(3)强化部门协调。强化与交警、路政等部门密切沟通合作,共同维护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和秩序。一是对作业控制区布置、安全设施摆放和养护作业的其他不规范行为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风险及时纠正、整改落实;二是在特殊路段养护作业时更要提前布置限速、前方施工等警示牌,对大件运输车辆和危化品车辆的通行进行引导,尽量绕行养护施工路段。

三、在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领域推广“四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四新技术”在高速公路领域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四新技术”是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下是一些“四新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的应用场景和推广趋势:

1.新技术应用

(1)智慧建养管理平台。石太改扩建项目应用建养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即在施工过程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采用智能远端监控调度系统:BIM+GIS一张图融合项目全维度、全过程、全要素数据信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2)远程信息发布平台。“冀交万里行”是河北交投集团重点打造的会员制数字化平台,它基于现代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广大司乘会员提供高速路况信息查询、路况视频查看、路况实时监测、收费站信息查询、服务区信息查询等全方位出行服务,为广大司乘的出行体验带来极大便利,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2.新材料应用

新材料聚合物速凝纤维混凝土(PFCC)适用于紧急抢修、快速恢复交通或者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施工的项目,具有快速凝固、增强韧性、聚合物改性、自流平性、施工便利性、高强度与持久性等特点。聚合物速凝纤维混凝土的应用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因施工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的暴露时间,降低了因设备和材料堆放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

3.新工艺应用

(1)模块化桥梁预制技术。京德高速全线桥梁比达50%,梁板数量多达18086片,京德高速在全线打造了2座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预制T梁生产线,采用流水线制梁,大大加快了梁板预制速度。通过在工厂预制桥梁构件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时间和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施工质量和精度。

(2)永久性沥青路面。永久沥青路面通过在设计、建造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合理的路面结构以及优质的材料,可实现路面使用寿命40至50年,而传统高速公路使用10至12年则需要大中修。永久沥青路面可减少未来频繁的维修和重建需求,减少因养护施工引起的交通中断和拥堵,从而提高了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4.新设备应用

(1)智能化交安设施。禄发集团利用3D打印技术搭建了模拟路段沙盘,对高速公路应用场景进行还原,对常用、先进的交安产品进行展示,如太阳能导向箭头灯、声光路锥警报器、高德预警精灵等,其中,高德预警精灵设备内有北斗定位模块,集成物联网芯片,在道路施工(管制区)时,开启设备自动定位,自动上传位置,实时在高德地图上发布,当距离施工位置(管制区)5公里和2公里时都会主动语音播报,提前预警,使得社会车辆主动提前减速,安全通过施工区域,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提升社会安全效益。

(2)先进施工机械。无人摊压机群施工是一种利用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化调度系统及先进的施工设备进行路面铺设和压实的现代化施工模式,搭载视觉与雷达融合避障、电子围栏、安全调度等多重安全保护系统,实现智能防撞,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全局协同调度技术,最多可实现15台无人路机协同施工,机群无人驾驶,减少操作手,可长时间作业,并降低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作业效率。(聂飞扬)

审核专家:王一臣

上一篇: 创新党建工作体系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浅谈如何构建党建工作体系及具体实践——以雄安交通投资有限公司“11355”党建工作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