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用河北 > 信用修复

文化建设助力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24/8/14 0:00:00 浏览次数:124次 作者:河北省运政信息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要聚焦创新驱动、人才引育、保障机制,更要注重文化塑造、理念引领、价值导向,为加快形成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体系,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提供有力支撑。

一、文化建设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河北交通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路网管理持续提升需求,以行业文化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核心价值践行工程、行业文明创建工程、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宣传舆论引导工程“五大工程”,先后培育出一大批优质服务品牌、群众满意窗口和优秀服务标兵,一区两站三车等窗口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引领公众出行体验更加优质、推动人民满意交通建设成效凸显,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发挥交通文化引领作用,是贯彻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综合交通多维度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的重要抓手,交通运输行业应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行业共识、提升行业发展动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为推动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不断服务支撑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二、文化建设助力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索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质态,主要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及产业多维度融合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产生需要良好发展生态的支撑保障,一个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的行业生态系统,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融合的文化氛围。

发挥交通文化引领作用,是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生态、促进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中,交通运输行业应深度挖掘交通运输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以高质量文化建设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

(一)塑造创新文化,坚定创新自信。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化建设首先在于塑造和弘扬创新文化,使全行业形成鼓励创新、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不断激发全员创新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文化建设能够凝聚精神力量,将新质价值理念融入到综合交通运输全过程,成为全行业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引和文化支撑。

(二)加强文化交流,优化资源配置。纵观文化发展鼎盛时代和领域,文化蓬勃发展都是带动创新创造创意的“活水源头”,文化建设通过搭建平台、举办活动等方式,促进思想碰撞与知识共享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拓宽创新者的视野,激发新的灵感和创意,从而推动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可以引导行业内人员更加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升级服务理念,提升管理效能。服务文化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智慧畅行”理念,完善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打通运营管理服务链,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网,联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优化提升,助推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同时服务文化能够带动行业管理机制的创新和优化,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建立更加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行业发展规范化和高效化。

(四)推动文化融合,构建良好行业生态。融合发展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综合交通运输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然选择。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在交通运输领域,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能够促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例如,推动与数字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行业数据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通过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开发数字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等,打造智慧交通体系;推动与安全绿色理念融合,研发新型运输装备、完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加强综合交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标准的有效供给,不断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建设在形成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通过塑造创新文化、升级服务理念、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融合等多个方面共同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交通运输现代化与交通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曾亚鑫)

审核专家:段兴群

上一篇: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下一篇: 浅论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